|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magazines

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我出生在安徽桐城,从农村考入安徽医科大学。大四的时候,我入了党。1986年大学毕业,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当时,恰逢同仁医院建院100周年,医院面临扩建,亟需人才,首次派人到外地招聘。

我幸运地被选中,又幸运地被分到眼科。那时,我的心情别提多激动了,因为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从来没敢想过自己能到北京,能成为同仁的眼科医生。我当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好医生,一名既有精湛医术、又有高尚医德的好医生。

20年来,我从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一名教授、首席专家;一名能为成千上万眼病患者解除病痛的医生,完全靠组织的关怀、同仁的培养。

来到同仁的第五年,我们的老院长张晓楼教授去世了。张晓楼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眼科医学泰斗、优秀共产党员,是我心中的楷模,他曾经为了研究防治沙眼,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在自己眼睛上接种病原体做试验。他生前留下遗嘱,身后把角膜捐献给刚刚建立的同仁眼库。医院安排我为老院长取遗体角膜。我向先生的遗体三鞠躬,满怀虔敬地取下他的角膜。这双角膜使两位年轻的盲人重见光明。这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终生难以忘怀。

优秀的同仁文化,是培育青年人才的沃土。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刘磊教授带我手术,她强忍着胃痛,在手术台前站了好几个小时,指导我操作。因过度劳累,导致消化道出血;我心里很不安,她却说,这既是对你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

我刚到北京有点想家。中秋节时,出乎意料地得到傅守静教授的邀请,到她家包饺子,过节。这位著名专家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体贴、呵护真是无微不至。

1994年,医院派我出国进修,临行前,王光璐教授托人带给我一个信封,里面有100美元和一张纸条,上边写着:“我知道在国外生活的难处,这点钱你带着,救急。”这样的集体、这样的氛围,让我深深地感动;也是激励我攀登眼科技术高峰的最大动力!

眼底病手术技术含量高,难度大、风险大,但患者视力提高不明显,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专业。是患者使我加深了对这个专业的理解。

一次,我为一位患者做眼底手术,透过镜头的一束光线,一点点剥离增殖的纤维膜,再将视网膜一点点展平,精心地将眼底整复一新。尽管手术很成功,有效控地制了病情,但患者的视力却只能恢复到0.03。没想到揭开眼罩后,那位患者却突然激动起来,连声说:“谢谢大夫!谢谢大夫!您不知道,这0.03的视力对我有多重要。有了它,我就能分出白天和黑夜;有了它,所有的事我都能干呢!”这一瞬间,我忽然顿悟,原来,这0.03对患者来说,就是全部的光明;能保住患者最后的光明,对医生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一种临床上很难处理、非常严重的手术并发症,被称为“医生和患者的灾难”。过去,出现这种情况,患者难以避免失明。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终于找到处理这种并发症的方法,目前已治疗了20多例患者,大部分恢复了有用的视力。这项成果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眼科学术会议上获得大会优秀论文第一名;同时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3等奖、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外科医师2等奖。 葡萄膜恶性黑色瘤,是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年轻人。传统的方法是摘除眼球。我参考国外技术,设计了一套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技术,并在国内首次应用,进行眼内肿瘤局部切除,治疗了40余例患者,是目前国内开展这种手术最多的医生;也为国内眼内肿瘤的治疗开创出一个新途径。

近20年来,我共完成近万例眼科手术,其中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达3000余例;撰写论文60篇,出版专著9部。

1998年夏天,在中国工作的美国专家麦克先生,左眼突然视网膜脱离。他曾做过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同时患色素性青光眼,又是高度近视,手术难度很大,足以让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望而生畏。由于视网膜脱离经不起漂洋过海的颠簸,麦克只好“投奔”同仁。手术是我做的。那时候,尽管麦克对中国医生一无所知,但还是采取了配合的态度。手术中,麦克始终咬紧牙关,后来才知道,他紧张得崩掉了半颗牙。手术相当顺利。第二天,我为麦克换药时,还能依稀感到他心中的忐忑。就在纱罩被摘掉的那一刻,麦克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睛,而后惊喜地叫出了声——他的裸眼视力恢复到0.5,矫正视力竟然达到1.0!

回国后,麦克到好几家医院复查,所有的国外同行都赞叹:手术做得棒极了!以后,麦克对同仁医院非常信任,他相信中国有世界一流的眼科医生。

我小时候家庭贫困,大学期间依靠奖学金完成学业。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我看到来自农村、来自贫困地区的患者,带着借来的钱,千里迢迢找到同仁医院、找到我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有时候,来找我的患者,手里捏着一张皱皱巴巴的小纸条,上边写着我的名字。那纸条已被多次展开又攥紧,并沾上了汗渍。纸条上寄托着他们的全部希望,而我的最大愿望,就是不使他们希望而来,失望而归。

今年大年三十,一位来自深圳的视网膜脱落患者,焦灼地辗转了几家大医院,找不到手术的医生,急得直冒冷汗。他来到同仁后,我立即为他安排了手术,有人说:“大年三十你还做手术呀?”我想,过一个年,患者就要耽误七天,手术成功率就会降低,视力恢复会很困难。令人高兴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大年初一,经过半天观察,患者在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中,欢欢喜喜地出院与家人团圆了。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看上病,我练就了“快速吃饭功”,最多时一次门诊7、80患者,中午10分钟吃完饭,继续看病,水也不敢多喝,厕所也不上。我每月平均70多台手术,手术日,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6点以后,甚至9、10点,晚上手术一结束,不是累得瘫软连话也不想说,就是饿极了四处找东西充饥。

行医过程中,尽量给患者省钱,只要能够判断出是视网膜脱落,就不让患者再做超声波检查,这样就可以为患者省60元钱。为了让住院患者尽快手术,少等候,少花钱。我定了一个目标:患者等候住院时间不能超过两周,患者住院等候手术时间不能超过3天。

20年寒来暑往,共产党员的信念始终如一。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得益于百年同仁文化的传承,得益于许多前辈的言传身教,得益于我所有的患者。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都源自我的梦想,虽然我干得很苦,但是心灵很快乐。

我要继续努力,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把爱心奉献给渴望光明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