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科研教学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科研 >> 正文

科研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60周年庆典暨学术交流活动圆满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13年4月19日9时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60周年庆典暨学术交流活动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学科同道和相关部门领导近5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庆典仪式由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第五任所长、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张罗教授主持,会议由一部反映耳研所60年发展历程的短片拉开序幕。短片回顾了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历史,溯源至1953年北京市耳鼻咽喉科医院的创建,它是我国第一个耳鼻咽喉科专业研究机构。老一代专家为耳鼻咽喉科事业潜心钻研、开拓进取,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历经60年积淀,在刘瑞华、徐荫祥、刘鋋和韩德民四任所长的带领下,耳研所在临床和基础研究多个学术领域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优秀人才。近10年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8项,省部级项目111项。学科队伍高端人才涌现,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目前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历年培养博士后20人,博士研究生103人,硕士研究生242人。与美国和欧洲多所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项目合作及人才培养,促进了耳研所在多个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人才储备。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第三任所长刘鋋教授发表了致辞。远道而来参加庆典活动的耳研所最早的硕士毕业生之一,美国Ohio大学徐立教授代表我们向刘鋋教授献上了祝福的鲜花,祝老所长健康长寿。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第四任所长韩德民教授做了“润物无声”的主题演讲,深情的回顾了耳研所6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用无声的语言、丰富的资料、翔实的数据,展示了耳研所的文化传承,并对耳研所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北京市科技新星王向东博士代表耳研所全体同仁,向韩德民老师献上了鲜花。耳研所第一任所长刘瑞华教授的重孙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张华教授,向韩德民教授赠送了由刘瑞华教授于1957年主编的《耳科学》原版专著。

北京市医管局潘苏彦副局长、北京市科委伍建民副主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屠志涛副局长、首都医科大学管仲军副校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韩东一教授、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胡向阳主任、欧洲鼻科学会前主席Anthony Papavassiliou教授先后致辞,热烈祝贺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成立60周年,期待国家重点学科的明天更加美好。北京同仁医院伍冀湘院长在致辞中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为北京同仁医院100多年厚重的历史所震撼,为北京同仁医院的两个重点学科而震撼。伍院长说:“我感到肩上的担子非常重,我要为你们打造平台!让你们放飞梦想!伴随着我们中华梦的实现,实现我们的同仁梦!实现我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梦!”

最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学院副院长、美国国家医学院王存玉院士、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史炳忠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高志强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王宁利所长、首都医科大学科教处龚树生处长和韩德民教授一起,为耳研所的新所标揭幕。随着新所标的冉冉升起,庆典活动落下帷幕。

庆典活动后,精彩的学术交流活动在来自美国的王存玉院士“阴阳文化与医学研究创新”和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专题报告中开始。澳大利亚籍听力学家许时昂教授用感人的语言、丰富的画面描述了“我与耳研所的情结”。Anthony Papavassiliou教授,韩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候任主任委员Kyung Tae教授,意大利Femo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Stefano Dallari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医学系呼吸及心血管内科萧镭教授等分别作了“无创矫正鼻软骨畸形、鼾声记录——鼾症诊断新技术”、“机器人手术在头颈外科手术中的运用”、“CO2激光在耳科手术中的运用”、“转录因子PU.1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最后,由耳研所培养的、现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听力言语系工作的徐立教授以及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郎海南教授汇报了他们在美国的工作重点和在 “声调语言与人工耳蜗”和“耳蜗神经再生”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讲者们关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的报告,与会的国内同道深感兴趣,纷纷提问,与讲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伴随着浓浓的学术气氛,隆重而丰富多彩的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60周年庆典活动圆满落幕。一系列学术活动同期开始,青年团支部的“科技文化沙龙”、第九届听力眩晕疾病诊疗技术研讨班、第十三届同仁鼻科学论坛、中耳力学研究与耳微创外科研讨会为所庆活动增添了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