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新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我院成功切除罕见巨大颈静脉球体瘤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08-07-07
字号:
+-14

我院成功切除罕见巨大颈静脉球体瘤 2008年6月12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合作,为一位患者成功切除罕见侧颅底巨大血管性肿瘤。 患者女性,62岁,7年前开始出现右耳听力下降伴持续低调耳鸣,并逐渐加重,但患者未予重视;3年前出现右耳流黄水并且带有血丝,在当地医院取病理,报“肉芽组织”,给予抗炎治疗;2年前开始出现眩晕并且右肩麻木;近半年耳部闷胀感明显,且有声嘶。我院耳科专家赵燕玲在门诊给患者查体时发现其右侧鼓膜有一红色肿物向外膨出,可见搏动;右侧声带麻痹,杓状软骨固定;听力检查右耳听力完全丧失。进一步的颞骨CT检查发现患者右侧颈静脉窝区有占位性病变,累及了外中耳、耳蜗、岩骨以及颈动脉管。MRI检查发现右侧颈静脉区明显强化的占位,而且部分包绕颈动脉管后部,肿瘤向下累及颈部,向上累及颅内。 面对这样一例罕见血管性颅底肿瘤累及颈内动脉的高龄患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非常重视,倪鑫副院长、龚树生主任要求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认真制定治疗方案。质量控制部郑佳主任、张庆余副主任积极协调各科并组织了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龚树生、夏寅、赵燕玲郑军陈晓红陈学军神经外科专家傅继弟血管外科专家郁正亚麻醉科专家潘楚雄,放射科专家王振常、鲜军舫等组成的医疗团队进行全院会诊,就病变性质及范围、手术切除方法、围手术期出血控制以及术中麻醉配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邀请病区护士长杨虹和责任护士列席参加会诊讨论,以利于围手术期医护的相互配合。临床结合影像,初步诊断为颈静脉球体瘤,共同制定了一个多科合作的治疗方案。讨论之后,耳科专家夏寅将相关资料发送给国际著名颅底外科权威FISCH教授,经过往返几次的交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整体治疗方案。 颈静脉球体瘤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十分复杂且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术中致命性大出血。患者首先接受了DSA+球囊栓塞试验,明确了颅内侧支循环、肿瘤血供和颈内动脉受侵情况,并且试验性完全阻断右侧颈内动脉血流20分钟,患者能够耐受。在此基础上,患者接受了右侧颈内动脉的永久球囊栓塞,由于患者血管存在变异,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才将球囊放置在预定位置。按照FISCH教授的经验,颈内动脉球囊栓塞后必须观察两周,确保患者颈内动脉彻底闭塞、无颅内并发症等发生。通过密切观察病情,患者终于顺利度过了长达两周的观察期。 按照预先设计的治疗方案,患者于术前两天第三次进入导管室,超选栓塞肿瘤内部血管以减少术中出血。手术当天,麻醉科专家潘楚雄针对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了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及血液回收方案,并全程主持麻醉。手术进路选择FISCH教授推荐的颞下窝进路(监测面神经和副神经确保神经不受损伤),由耳科专家夏寅、头颈外科专家陈晓红神经外科专家傅继弟联合执刀,血管外科专家郁正亚全程保驾护航。首先由头颈外科解剖颈部:安全暴露颅外段面神经、后组颅神经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可见肿瘤向下累及颈内静脉达3cm。随后耳科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封闭外耳道、前移面神经、结扎乙状窦、暴露颈内动脉管,充分暴露肿瘤并完整摘除。最后神经外科沿已受侵破损后颅窝脑膜深入颅内、切除颅内肿瘤。经过1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切除肿瘤(约5x3cm大小)。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1000毫升,通过自体回输血液及成分血制品,患者生命体征控制平稳。术后送往中心ICU,经过3天的全面观察、精心护理,安全返回普通病房。经过两周的术后恢复,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可正常进食,顺利出院。 颅底外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颅底血管性肿瘤的治疗有赖于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不断渗透,核心目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从整体上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王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