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tr070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一.病因: 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恰当而彻底的治疗或治疗受到延误,以至迁延为慢性,此为较常见原因。 2. 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病变深达骨膜及骨质,组织被破坏严重者,可延续为慢性。 3. 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如猩红热、麻疹、肺结核等传染病,营养不良,全身慢性疾病等患者特别是婴幼儿,中耳免疫力差,急性中耳炎易演变为慢性。 4. 咽鼓管阻塞或功能不良。 5. 鼻部或咽部的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也是引起中耳炎长期不愈的原因。 二. 症状: 按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三型 1.单纯型:最常见 [特点] 耳流脓多呈间歇性,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量增多,脓液呈粘液性或粘脓性,一般不臭;鼓膜紧张部穿孔,大小不一;耳聋为传导聋,一般不重。 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 [特点] 耳流脓持续,脓粘稠,常有臭味,偶遇肉芽或息肉出血,则脓内混有血丝或耳内出血,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常蒂的息肉从穿孔脱出,可堵塞于外耳道内,妨碍引流,病人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聋。 3.胆脂瘤型:胆脂瘤型并非真正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 [特点] 耳内长期持续流脓,脓量多少不等,但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无定形物质,奇臭,此型一般均为较重的传导性聋。 三.检查及诊断: (一) 检查: 1.一般检查:除了采集详细的病史外,仔细的耳部检查是其他任何检查均不能取代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鼓膜是耳部检查中的重要项目。 2.咽鼓管功能检查:咽鼓管功能检查是术前检查的重要内容。

因为化脓性中耳炎时,咽鼓管粘膜可能受到炎症侵袭而影响功能。

咽鼓管功能与鼓室成型术的手术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有密切关系。 3.听力学检查:通常包括纯音测听,鼓膜穿孔贴补试验,对儿童及不合作病人可行诱发电位检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40Hz相关电位等) 4.颞骨CT、MIR 5.细菌学检查:做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二)诊断:根据耳内长期持续或间断流脓,鼓膜穿孔,以及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四. 治疗: 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消除病灶,通畅引流以及恢复听力。 (一)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的病灶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二) 局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 2. 骨疡型:

①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注意定期复查。

②引流不畅者,保守治疗无效,怀疑有并发症可行手术治疗。 3. 胆脂瘤型;手术治疗,一旦确诊,积极治疗

①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②保存原有听力或增进听力。 五.预防: 1. 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 广泛开展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3. 陈旧性鼓膜穿孔及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洗澡防止污水流入耳内。 4. 彻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降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率。 5.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 六.手术前后护理要点: (一) 术前: 1. 病人入院后介绍环境及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 协助病人做各项常规检查及专科检查并告知检查的目的。 3. 讲解手术前用药的目的,局部用药(点耳)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 讲解有关手术的知识。 (二) 术后: 1. 全麻术后护理。 2. 卧位;患耳朝上,以免挤压术耳。 3. 注意观察耳部渗血情况,有无面瘫以及恶心、呕吐、头晕等内耳症状,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 4. 对于术后卧床病人,讲解目的,做好生活护理,(包括口腔护理,洗脸,泡脚以及女病人要做会阴冲洗,协助进食以及床上大小便以及饭前便后洗手,随时更换被污染的被服)。 5. 术后患者进食普食。 6. 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炎治疗。 七.出院指导: 1. 休息环境应安静舒适,注意通风换气,利于空气的新鲜。 2. 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 避免重体力劳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利于增强体质。 4. 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 5. 饮食上应选择含丰富维生素、蛋白质高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6. 保持外耳道的干燥,如游泳、洗澡时污水进入耳内应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和异物。 7.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大力擤鼻,自行挖耳,吸烟等。 8. 做鼓室成型术者,半年内应禁止飞行。 9. 如出院后出现耳流水、眩晕、面瘫者,应尽早就医。 10.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换药复查。